十六年前,進口鐵礦石價格年內一度上漲71.5%。十六年后的今天,這一勢頭意欲卷土重來。高高在上的進口礦價讓我國熱鍍鋅花紋板產業承受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其背后除了供需變化因素外,更反映出我國熱鍍鋅花紋板產業面臨境外上游高度集中、境外指數決定價格的雙重壓力。
對此,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鋼鐵行業應著眼大局、形成合力,利用市場化手段工具調節不平衡的供需關系,改善風險管理。一方面,加大對國產礦、廢鋼的支持和使用力度,探索進口更多非主流礦,嚴格控制熱鍍鋅花紋板產能增長、維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另一方面,做好風險管理的應對和準備,正視和用好國內衍生工具,借助國內衍生市場的“主場優勢”提高行業避險能力和定價影響力,從境外供給壟斷、普氏定價壟斷的格局中突圍。
鐵礦石價格屢創新高
目前全球使用較多的鐵礦石價格有美元報價的新加坡普氏指數、新加坡交易所期貨價格,人民幣報價的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以及我國青島、日照港等地的現貨價。仔細觀察全球各地區的價格走勢可以發現,近期鐵礦石期現貨價格整體大漲,但期貨和現貨、普氏指數走勢還是有些分化,突出表現就是普氏指數漲幅明顯大于期現貨價格漲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述價格均有大幅上漲,但無論是****值還是漲幅,境外指數、衍生品價格均領漲于國內期現價格。
普氏指數領漲大連鐵礦石期貨和國內現貨。由于鐵礦石基差(現貨價格減去期貨價格)仍明顯高于黑色系其它品種,因此近期帶動國內鐵礦石期貨上漲的動力是基差修復。近月期現基差明顯縮小,反映出交割日臨近,期現貨價格的合理收斂。